修道篇

点击这里关注:天星院

读而思


道中行


      当年初来北京,一次,在崇文门附近的街道上遇一乞丐。擦肩而过的一瞬,二目相遇,顿觉眼中放光。待略一定神,相向一笑而过。走二三步,禁不住回头,对方亦同时回头,又是相互一笑。


     我对王老说及此事,王老说,相传道家修炼有一法脉,要求弟子每隔几年,就要入世行乞一段时间,不得靠功夫挣饭吃。你见到的,大约是这一脉的吧。于此,我联想到先生曾对我说过的话:真修者在民间。先生还强调,北京有些公园看门的老人,万不可小瞧。


      有些人总喜欢到深山老林里去寻仙访道。其实,从古至今,真正的修炼高人,大都隐于民间。自上古以来,三皇五帝皆是与民同化,为民表率;历代圣贤,如老子、列子、庄子,俱是和光同尘,混迹于民;历代仙真,如葛洪、八仙、紫阳,或是隐于市廛,或是居于洞茅,皆于民间烟火中独寻清静。


什么是真修者?


    真修者首先是走对了路子,直溯生命本元;真修者大都内隐养德,功在自然无为;真修者恪守日用随常,一路为道日损。向真修者求教,不可求全,因真修者尚走在路上,求全则眼中无真,漏尽真师。若不求全,能得一功一行之指点,皆是造化。向真修者求教,亦不可按图索骥,事先有个自以为是的明师标准,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就大失所望。昔日黄帝问道广成子,却不识洪崖即是广成子,以至当面错过。华夏圣祖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后继之辈。


真修面前不识真者,一般有以下几道屏障:


一是福德不备:


福德不备,不仅自己缺少识真的慧眼,且真修者在此等人面前也会越发深隐。譬如有些大教授、大学者,总是喜欢端着架子去访问,有的甚至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以证明自己有来头。见面滔滔不绝,就是不肯低位接收。那人家也只能哦哦、哈哈。回头你说人家不是高人,不懂真诀,没真功夫。是人欺?还是自欺?

二是根器不利:


根器不利,虽有机遇,却无缘份,守着宝山不识宝,对着高人找高人,总以为远来的和尚好念经,喜好追逐名人。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坊间士人,上士者稀,中下者众。常有身边人今日参禅,明日向道,后日又从儒。所摇摆者,非因价值取向,只为某师名头,以为会提升自身的功德,竟不知岁月匆匆,几个摆动下来,不觉老矣。于是感叹明师难遇,正法难求,索性连一颗求道的心也冷了。

三是机缘未到:


机缘未到,虽得遇高真,却总是失之交臂,无缘从修。有此机缘,方知人家是高人。无 此机缘,纵是多年厮混一起,也只当是邻家老哥老伯,见面道声好而已。早年按先生嘱咐,确也访到一些高人,他们有大修为,有大德行,有真功夫,就是缺了一种“大师范儿”,真的就像是邻家的老哥老伯。


其实,真正有承传、懂修炼的有道高人,一般都为人谦和平易,不显贤露能,不作门派之争,传授知识平实无华,不故弄玄虚,不自作高深状。这些人大都没什么名气,淡泊名利,也不必包装自己,生活中自然随俗,甘于寂寞,于凡夫俗子之中见识超绝,一身正气,恪守清静虚无。


最关键的,真修者首先是自已身心健康,体态轻盈,行为端正,目光清朗,气色红润,话语不多却中气充足。与这样有修为的人接触,你可以感觉周身舒畅,场态祥和,能深感其人格魅力而愿意亲近。



如果有缘得到这样真修者的指点,他教你的功夫,一定是自然简朴,注重德行心性,注重内炼精气神,绝不会故弄玄虚,违背生命法则与社会伦理。


正道修炼的方法,主要靠个人修为,绝不依赖所谓“加持”、“给功”,更无需借助仙佛鬼神灵怪之类的外力来修炼。正道功夫讲求“功夫吃功夫”,须经年累月,积精累气,绝无速成。且理法严谨,合于生命运行规律,合于易、医的基本原理。传承黄老内丹学的实修者,大都精于隐的学问。正所谓“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当年老子曾向孔子赠言:“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老子是知行合一的,他这样劝孔子,自己也是这样践行。当他看到周室衰败已不可就药时,也就骑上青牛西出涵谷了。受老子影响,历代大道修行者,也都讲求一个隐字,以至于有隐仙一派。虽然每逢乱世,总有道家人物出来匡扶正义,但功成身退,总是这些人物的身后美谈。

功成身退者,自是归隐民间。那些从未出山的,也就从未脱离过民间。民间是水,真修者上善若水,隐于水,自是和乐融融。

《西游记》第十六回诗曰:“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悟真篇》亦曰:“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既然“净土人间少”,索性学学庄子,“相忘于江湖”,不必去“占山”了。



真正的隐,是正常的做人,正常的做事,正常的积功累德。真正的修行者,融于民间,不离民间,功成于民间。

大道无极,复又无极。真修者在路上,路上人很多,莫要当面错过。

师者,众也。

修真之人,须经大锻炼。

世人皆言明师难遇。其不知,可堪传承的载道之器同样难求。故古来明师教人,无不千磨百折,明察暗试,以验真假。若非真诚志士,即便堆金积玉,亦冷笑不应。
圣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尚且如此,何况于成道。大道修养,绝非玄虚不实之事,必须有慎终如始的精神,发大愿力,行大脚力,一步一步,坚忍不拔地前行方可。
首先,须立三志:
一要看破世事。世事既来,我皆自然应对,拿得起,放得下,“为道日损”。从眼界上,不为世间乱象所惑。从心胸上,不为尘缘私欲牵缠。从自性上,不为流俗功利习染。若要看得破,还须有大智慧,这种智慧,人本足俱,就在自性之中,在虚静之中,无须他求。即以真性之光观照世事、去伪存真,以真常之道应对时物、返本还元;
二要穷究至理。修真之路,惟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不穷至理,必陷入盲修瞎炼,白白浪费宝贵光阴。玄微妙理,不离河洛之数、大易之义、黄老之道,此等基理不通,绝难读懂真经、悟透真机。反之,若能坚持习经参悟,辅以寻师访友,进而感悟天地,终会发现,原来万物竟是一理,天人果然合一。此时,境界的提升,便是自然而然之事了;
三要立志长久。大道恒常,万劫如一。大道修炼,亦须始终如是,以经久不已之功,成经久不易之事,任凭九九八十一难,我亦无怨无悔,无嗔无恨,恒常抱道,日久必会静气升而关窍开,机缘至而神明通。《太乙金华宗旨》有云:“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其次,要守三不:
一曰不怕劳苦。身心修炼,无论筋骨气脉之形,还是精神魂魄之意,皆须千磨百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可见精进。境界修养,亦复如是。前人有告戒,怕苦不入真;
二曰不迷酒色。近酒色者多乱性,贪美味者神气腥。君子谋道不谋食,小人养口不养心。此间尚须耐得寂寞,淡漠浮华,不傲不盈,谦虚谨慎,不为外物所累,恪守精气神三宝。要之,凡浮华傲满,贪恋外物者,绝非载道之器;
三曰不言是非。《西游记》有言:修行之人,“开口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不但不言是非,还要懂得不张扬、不显能。大道修行,贵在一个“隐”字。道无言,亦无形。老子曰:“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此中自有奥义,须谨记。
再次,要含三德:
一是忍辱受垢。道生于清静,德生于卑退。能忍辱,虽卑而不可踰,能受垢,虽柔而能胜强。懂得饶人让人,屈己尊人,常能平心下气,广行方便,即是上善若水,积功累德;
二是热爱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所谓黄老之道,即是长生久视之道。此道贵生,不但要珍重自身难得的生命机缘,重要珍重天下万物皆一、生命相通的本元。物我同源,本无贵贱,相互转化而已。善待生命,是修真第一要妙;
三是顺应自然。天地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皆自然而然。修真之事,亦来不得半点伪善。自然者,自性使然也。自性即真性,人为即伪。故顺应自然,即是生命修行中顺应真性、去除习染的过程。
以上三件,皆修真者紧要之事,如不能身体力行,即便明师就在眼前,亦是虚张,毕竟生命的升华,是别人替代不得的。

天  星  院

返璞歸真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道法自然 學史悟道回歸本源

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精彩

©(c)2014 daniel 技术提供

首 页

天星学堂

天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