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风水学——知雄守雌

点击这里关注:天星院

《青囊奥语》曰:“雌与雄,交会合玄空,雄与雌,玄空卦内推,山与水虽要明此理,水与山祸福尽相关。”可知山水即雌雄之理,有明文示知也。

 

发微论之雌雄篇曰:其次又当看雌雄。雌雄者言乎其配合也。夫孤阳不生,独阴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对。地理家以雌雄言之,大概不过相对待之理。何以言之?山属阳,故凡山之融结,必遇水之湾环,势虽顺水而来,形必逆水而就。此山水配对之雌雄也。然山之与水又各有雌雄。阳龙取阴穴,此龙穴相对雌雄。阳山取阴为对,此主客相对有雌雄。其地融结则雌雄必合,龙穴砂水,左右主客,必相登对。若单雌雄不相登对,则虽或结地,必非真造化也。经曰雌雄相喜,天地交通。又曰雌雄不顾不劳看。古人多以此为要妙,亦天地自然之理。

 

此是风水家基本常识,亦最难吃透者。《青囊序》曰:“杨公养老看雌雄,天下诸书对不同。”重点提出“雌雄”二字,可知是画龙点睛之言。

 

可见此处是以水为阳主动为雄,故曰“知其雄。”以山脉为阴主静为雌。谿,是水之流注容归处。“常德不离”者,即山水不断交会而不分离,自然产生出不断的生气。“复归于婴儿”者,婴儿是男女媾精所得的生命体。这里是借用婴儿形容雌雄即山水交会所产生出的生气。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理。

阴阳概念起源于夏朝,其依据是成书于夏朝的《连山》一书。《连山冲中已出现阴爻- -”和阳交“一”。《山海经》称:“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说《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阴阳学说将宇宙世间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与转换。阴阳概念,最早时,来自阳光的向背,物体向阳的一面叫阳,背阴的一面叫阴。继而不断引申,进一步广泛解释自然界与社会界的所有现象。阴阳概念成为阴阳学说是周朝以后,特别是《易经》对阴阳进行了全面概括,成为系统、完整的阴阳学说

l)阴阳属性

世间任何事物均可以分为相反的两个方面,即阴与阳。阴阳现象无所不在。阴阳的划分规律是:

凡类似: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热的、动的、快的、雄性的、刚强的以及单数的属阳;

凡类似:黑暗的、下面的、里面的、寒的、静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双数的都属阴。

 

2)阴阳规律

阴阳互根,即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特点,处在一个统一体内。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素间阴阳应象大论》日:“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对立,即是指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诸如:电有正负极,磁场有阴阳极(南北极),原子由“正”电子核和“负”电子构成,建筑物有阴面,阳面,山南为阳,水南为阴等等。阴阳转化,即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两种属性,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消彼长,彼进此退,且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易经·系辞》曰:“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月焉。”俗称“风水轮流转”即是阴阳转化运动中的结果。

中国古人对阴阳依存。对立、转化的论述,具有了现代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与认识论。阴阳始终处在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变化出现反常,即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易经·系辞》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风水学就是人类在居住选址、规划、建筑活动中,寻求阴阳平衡的具体一门学问技术。

概括起来,阴阳有着六大规律。

1、阴阳一体: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它们虽对立又互相统一,变化之中而生成万物。

2、阴阳互生:阴阳互相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依存,互为作用,都不能孤立存在。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3、阴阳消长:阴阳的变化始终处在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

4、阴阳转化:阴阳消长的程度会不断拉大,拉大到临界点就会物极必反,向反方向转化,阳变阴、阴变阳。比如昼夜交替、四季轮回。

5、阴阳互补: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既是互补,又是彼此变化的内因。

6、阴阳吸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比皆是,比如男女才会组成一个家庭,两个公鸡在一起就会相斗。

《周易》之所以成为中国智慧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条:一抓住根本,二掌握规律,三建立系统。

先说“抓住根本”。根本是什么?

在《周易》看来,就是阴阳。这话听起来玄乎,其实不难理解。这“阴阳”是个什么东西啊?没影没形的。“阴阳”就是事物的性质嘛!比方说,天是阳,地是阴;火是阳,水是阴;日是阳,月是阴。

…难道那些蚊虫跳蚤、花儿草儿、石头瓦片,也有阴阳不成?有的啊,比如树叶,朝上的就是阳,朝下的就是阴。又比如扇子,正面就是阳,反面就是阴。再比如飞禽走兽,雄的就是阳,雌的就是阴。

《易传》认为,天地人伦,都有阴阳,也都有尊卑。比方说,天是阳,地是阴;君是阳,臣是阴;父是阳,子是阴;男是阳,女是阴。天在哪里呢?高高在上。地在哪里呢?匍匍在下。所以,天是尊贵的,地是谦卑的。由此推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总之,阳为尊,阴为卑。世间一切事物,都有阴阳,或者说,都可以分为阴阳。就连同一事物,也如此。比如手心是阴,手背就是阳;闭眼是阴,睁眼就是阳;影是阴,光就是阳;寒是阴,暑就是阳。这话什么意思呢?

“一阴一阳之谓道”,它的第一层意思,也是最基本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个世界,归根结底,由阴与阳这两个选项构成。比方说:

物质:

有阳性物质与阴性物质;

现象:

有阳性现象与阴性现象;

规律:

有阳性规律与阴性规律。

抓住了阴阳,也就抓住了根本。

抓住了根本,就可以“掌握规律”。

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第二层意思——世界变化的规律,就在阴阳的关系之中。

阴阳的关系是什么?相生、相克、共存、转化。说得白一点,就是你也存在,我也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幵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比方说自然界,总体上讲,天是阳,地是阴。这两个,都不会哪一天突然没了。而且,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地也没有天。这就叫“你也存在,我也存在”。

但是,任何事物当中,都有阴有阳。

天,虽然总体上说是阳性的,天体却有阴有阳,天象也有阴有阳。太阳就是阳,月亮就是阴。白天就是阳,黑夜就是阴。

地也一样。山就是阳,水就是阴。戈壁就是阳,沼泽就是阴。可见天是“阳中有阴”,地是“阴中有阳”。

这就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阴阳共存,也都有阴阳两面。比方说,同为山,山北是阴,山南就是阳。水边则相反。水北是阳,水南是阴。比如江阴,就在长江之南。山也好,水也好,都不可能只有南,没有北;只有阳面,没有阴面。这就叫“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为什么呢?

因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单纯的阴或单纯的阳不可能存在。所以,阴和阳,不但共存,还要转化。比方说,白天变成夜晚,夜晚变成白天。这就叫“你变成我,我变成你”。说来说去,还是阴阳二字。

有阴阳,就有刚柔,也有动静。

比方说,男人阳刚,女人阴柔;男人动,女人静。阴阳、刚柔、动静,是《易传》提出的三对矛盾。它们相辅相成,构成整个《周易〉哲学体系的基础。但最根本的,还是阴阳。

这就不简单了。为什么不简单?因为正是这“一阴一阳”,造就了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统一性。比如同为水,则海阳刚,湖阴柔;同为山,则岭阳刚,丘阴柔;同为人,则军人阳刚,文人阴柔;同为诗人,则苏轼阳刚,柳永阴柔。这就是多样性。山是刚性的,却又是静态的;水是柔性的,却又是动态的。

世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统一性,说到底,还是阴阳的相生、相克、共存、转化,即“一阴一阳”。

所以,“一阴一阳”就是好的,也是对的。

这就是“道”。抓住了“道”,抓住了“一阴一阳”,就抓住了根本,掌握了规律,也就可以建立系统了。

真正的得道之人,早已经在思想里建立了系统,所以能够处于无分别心的无为境界,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横加干涉。

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事物的生成和毁灭无不来自这个法则,这是自然的根本奥秘。阴阳是一本无字天书,它解开了宇宙和自然的密码,是人类思想的总源头。

郭璞《葬书》曰:“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可知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来自天文星象二十八宿,虽只言四方,实际八方在内。是以我为定位,而非自然之方位也。

《青囊序》曰:“朱雀发源生旺气,一一讲说开愚蒙,识得阴阳玄妙理,知其衰旺生与死”。这是雌雄交媾了,或许古人之注释,多是随文敷衍,难道真是不敢洩漏天机吗?非也,只是隐喻太多,难以猜测而已。


天  星  院

返璞歸真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道法自然 學史悟道回歸本源

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精彩

©(c)2014 daniel 技术提供

首 页

天星学堂

天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