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即修心

点击这里关注:天星院
 业力
 业力,是人所思所做所为之因,产生的不同果报。 

命运
一切有为之举,皆在造业中;人,因背负的业不同而受不同的命运。人之业力的轻重,决定着健康与幸福的命运指数。

舍得
 舍得是道,道在互转,舍得是阴阳关系,更是因果关系,又是生克关系,舍需要勇气和智慧,得需要能力承载。舍是付出,有付出必有回报。

合道
 学道,闻道,悟道,觉道,行道,证道后与道相应,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是为合道 。

容积
  要获得静定的唯一方法,就是扩展心量的容积!

减除
  要扩展心量的容积,就必须减除不善的业力!

清静
   断除对他人的嘲讽、玩笑、取乐、挖苦、评论、争辩。这些,都是造下不善业的根源。这是获得清静之妙诀。因为,你用什么法对付别人,别人就会以牙还牙,你让别人快乐,自己就会得到快乐。

放生
  正确的放生,不是放动物,而是放心,自己被舒束缚着不放,何以放其他。

明路
明法会修度,明道会走路


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是固执在修行中,而是在生活中。

先知
 凡者等待结果,智者事先觉知,此叫先知

实象 
 千年万道终归尘,千奇百怪皆化土

回头
 人人皆有真善心,但因迷象偏道行,若能悟得真法象,回头谦逊无二门 

修道
 做人,就是修道, 修道是修自己的人格,不是去求现象。


天眼通
  天眼,不是炼命功炼出来的,是心性的觉悟;天,比喻是心;眼,比喻是觉;心觉者,是天眼通也 。


筑基
 在性,修心,通情达理
 在命,炼体,充足真气 
赏护
 受民之财,远不如得天道赏护,厚德载物。

炼己还虚
初学万法皆炼己,堵漏除业化还虚
次第步骤渐升华,莫求高远悟实地

功德
修善身心,完善人格。知行合一,与道相应。

指路
明师指步,少走弯路

伪法

 不能被事实所证的一切说法,都是伪法。

性命不可分炼!

人的心性是做什么用的?

身体的行动,行为,都是心性安排的,心性不修明白,命也是不健康。


心性修不好,在炼命功期间,很容易走火入魔。


比如说,工作上的不愉快之事,又很难不发脾气,如果压抑不说,自己心理也不爽,就容易导致气机紊乱或者冲头损坏大脑细胞,人就出现精神不正常的现象了。

心性不达,龙虎不服, 龙,心性;

虎,气机。


先明法, 法,需要学, 不学,怎能明?


做什么事情之前,必须先明做什么,怎么做,下手才不错。


你都不会修,能修好吗?


什么叫修心? 

这心为什么要修?


心,有人心,有本心,

本初,人的心不染,是近道的,后期受环境影响,逐渐离道远道。


人心,比喻浮尘,是遮盖本心的尘土,本心就不显现了,当通过修真修心炼命,性命双修,得到了清除灰尘的方法,把本心上的浮尘洗净除掉,叫返朴归真,也叫出元神,还叫还虚,还叫显现道心,佛性,还叫死人心,道心生。

本心之有,人人先存,人之初,性不染,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初之心,没有什么污染,都是一样的近道,没有虚伪假识,都是真性的流露。


修真,就是把人心粘染的不良浮尘除去,叫堵漏,是筑基。


这些杂尘蒙蔽了真心,是造业。


真性和道, 假性背道。


人的真性不显,必然生各种病患。


业力不除,怎么能健康?想健康都是幻想。


再好的功炼的再辛苦,心不觉受真如本性,都是在做虚妄的表演, 都是不实用。


说的多么好听,美妙的词句,都是假象。


能悟之者,入得道门也。


在道门外之人,蹦跳的再高,再厉害,如何张狂,皆是迷雾人。


这几句法语,甚深微妙, 难得珍贵啊!


弟子们慈悲,若领悟后,当积极善布施学众, 挽救修道迷人归真, 祝愿世人皆醒。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怜天下真师意


有那么多人还沉迷在成仙传佛猜书念口号上,他们对修真一窍不通,又不知道虚心学法,耽误大事又误人,与在这里得受真法实修者天渊之别。


道家修行十层境界,看看你到达了哪一层?


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二、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三、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


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四、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


在人生道理上,听取他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准则去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做随风摇摆的人。





五、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的嗜好欲望太多的话,他的本性智慧就会被遮蔽。


当人沉醉于财色名食睡等享受时,个人的判断力就会受影响,甚至失去智慧的心。




六、绝迹易,无行地难。


不走路当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如果一个人又要走路又不留下痕迹,这就很难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后果,这便是"因果"了。




七、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知道自己的困难处境无法改变,而安于这种处境,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生活工作中必然会碰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平静地接受现实,这便是生活中的智慧了。




八、以众小不胜为大盛。


在一些小问题上,不与世俗之人争胜负,而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真的胜利。


为一点人间利益你争我夺,是智者所不愿意做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到更高远的目标,就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九、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因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人,必然会因为遇到困难、灾祸而互相抛弃。


以名利为出发点的友谊,会因利益关系的结束而结束,真正的友情,来自相同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十、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以义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样甘甜。君子之间的交情虽平淡,却能保持长时间的亲近;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却一点也不牢固,容易断绝。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管你是谁,总有你的道在等着你,你将以你的方式度过你一生。但是对于潜心修行的人来说,只有参悟真义才能功德圆满。如果你修满这七个阶段,那么大道离你就不远了! 


第一阶段:敬信  


修道者必须有坚定的信仰,正所谓“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只有怀着十分的恭敬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心才能在修道过程中长持本性,不迷失自我,离魔近道。


同样,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罢,带着信仰前行,才能保持斗志,才能持之以恒地去做好每件事。 


第二阶段:断缘



司马承祯说:“断缘者,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尘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圣至神,孰不由此乎?”。


这里的断缘,需要解释的是不是让人断除一切关系,而减少不必要的关系,不为世俗所累。比如,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很重视朋友关系,朋友有很多,但非常累,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去思考,整日奔波于各种应酬中,就是一种被“缘”所累。


第三阶段:收心



司马承祯认为:“心为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收心的关键是心时刻保持清净节欲,不妄为、不妄动、不妄想,不执著于得失、成败或任一事物,自然就能做到收心。


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社会不公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人处事一定要先“收心”,不妄自菲薄,不与人盲目攀比,遇到困难波折,先从自身找到症结所在,然后调整心态,积极努力面对人生。


第四阶段:简事



司马承祯认为:“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识事之有当,不任事之非当。任非当则伤于智力,务过分则弊于形神。身且不安,何能及道?是以修道之人,莫能断简事物,知其闲要,较量轻重,识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多的杂事琐碎一定会牵扯修行,真正的修行人在满足一定生活条件后,不会去为了名利二字而做无谓的社交、无益的营谋。


第五阶段:真观



司马承祯这样认为:“观本知末,又非躁竟之情,是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修行人要排除杂念,摒除物欲,专注于修道一事,这样自然明悟开智。


第六阶段:泰定



司马成祯认为:“出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即此阶段为接近“道”的一个阶段,这时,修行人本身所具备的智慧已经开明,是以更需持定不懈,才能深证真常。


第七阶段:得道



司马承祯认为,通过以上六个阶段之后,就会功德圆满,会修得形神合一,长生久视。不过,个人觉得,即是不能成仙,也必定活得潇洒,活得快乐,活得长寿!


道教,绝不是世人想得那样只会修仙,道教的很多精神和思想都是教会人摆脱烦恼,减少痛苦,追寻自我和快乐。希望我道日益盛,福生无量天尊!

天  星  院

返璞歸真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道法自然 學史悟道回歸本源

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精彩

©(c)2014 daniel 技术提供

首 页

天星学堂

天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