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之人的目标

点击这里关注:天星院


学道是由“有为”到“无为”的过程


足见学道求仙,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经云:“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


咒曰:“广修浩劫,证我神通。”


修行也不是一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累生累世的善因,方能成就。今生能闻道法,得亲正教,都是宿有善缘。所以一定要珍惜。


对于初入道者,首先就应该皈依三宝,心性有所皈依,好比大树有了根,人有了家,不至于飘荡。然后是受持《太上感应篇》,《感应篇》虽然是劝善书,但是却是入道之初阶。学道之人学从《感应篇》着手,可以培植善功,积累阴德的同时,自己的德行也会随之增长,以后修道的魔障就会少。纵然不能今生修成,以后还可以上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人天福报。但是福尽寿终,不免堕入轮回。当然,你也可以在天界继续修行。

学道人的五种心主要为以下五种:


第一要为生死心切;


第二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业之本;


第三要真真看破,世间功名富贵,声色货利,都是虚华不实;


第四要怕今生造下恶业,将来一堕地狱,受种种苦,无人救护;


第五要知现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间。若此息一断,则再求今日学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况受用富贵乎?


学道之人若具备此五种心,则对于目前一切虚华境界,自然冷淡,心地自然清净,向道之心也日久弥坚。现对这五种心作简略论述,希望能对同修有所启示。


第一种心是要为生死心切

学道的目的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人活在世上,要经历诸多磨难和痛苦,如果再不珍惜人生,作恶多端,以后还会在六道之中轮回,求出无期,苦不可言。一个学道者从入道之初就应当认识到生死轮回的苦楚,从而真为生死发慈悲心。


只有坚定了为生死的心切,学道者才会心无旁骛,专注修学。在修学的过程中,学道者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尘世的污浊和人世的矛盾痛苦,从而能够发起出离之心。


第二种心是要知身是苦本,心是妄想造业之本

修道者要认真修道,要时时想到身是苦本,想到自己在五浊恶世中所受到的各种苦难,更加增长自己的道念,从而积极向上,早日成就。


与此同时,身是痛苦的根源,而且,人心也是产生妄想和造作恶业的根本。一切唯心所造,凡夫之心妄念纷飞,现代社会的各种声色货利都在诱惑着修道之人,如果修行者没有一颗坚定向道的决心,便很容易被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俘虏,从而见异思迁。修行者若不能在修行过程中心如止水,就会被妄想所束缚。若是所产生的妄念是邪恶之念,就会成为造业的根源,有时还会在恶念的驱使下造作种种恶业,学道不成,反而堕落。因此,放生偈语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忘。心忘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学道之人只有熄灭妄念之心,才能够真正专注道业。


第三种心是要看破,功名富贵,声色货利,都是虚华不实

功名富贵,声色货利,都是人之所爱,很少有人能够看破。我们常说“名缰利锁”,意思是说名和利就像缰绳和枷锁一样束缚着人的自由,使人得不到解脱。如果我们能看淡一些这些名利,我们将会过得轻松而充满乐趣。


然而,在这个充满欲望和追求享受的时代,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功名利禄成了人们奋斗的目标和人生的目的。历史上有多少英杰,有多少文人墨客,因追名逐利而落得郁郁寡欢,无奈和悲愤。无论是官场、生意场,还是其他社会圈子,成功者、青云直上者毕竟是少数,于是生活中演出多少为名利所困、所击败的悲剧。


名利确实可以给人带来许多好处。恰当的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往往容易催人奋起,服务社会。然而,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有滋有味,不妨在名利的砝码上减轻几分,看开名利,看淡名利,才能活出生命的本色,不为浮名微利而斤斤计较,也不因得到名利而飘飘然,要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作为一名学道之人,在面对功名富贵之时,首先应当想到,一个人纵使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知名度,最终也是要离我而去的,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到人身死命终之时,只有自己一生所造的善恶之业跟随自己,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当学道之人看破名利之时,他才能够不受名利的诱惑,进而能够安心修行。


第四种心是要怕今生造下恶业,将来一堕地狱,无人救护

学道之人应当明因识果。在修学道法的过程中,始终要将因果放在心中,时刻铭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时常畏惧恶报之苦,在日常修行生活中,时刻要想想如果人造作种种恶业,将会遭受境遇不同的苦报,或来世或生生世世在地狱之中受各种各样的苦难。


修学之人若能时常念及地狱众生所受的各种苦难,想到假使自己投生地狱后无人救拔出离苦趣,那种对世间五欲六尘的贪恋之念就会减少许多,造作恶业的念头也会当下熄灭。与此同时,他们的善念善行也随之增加,为自己的将来种下了善根,将来也会远离苦趣。


第五种心是要知现在命根,只此一息之间

若此息一断,则再求今日参禅学道作福之事,永不可求,况受用富贵乎?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一息不来,一期生命也就终结了。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少年夭折者有之,英年早逝者有之,能够活到耄耋之年的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天灾人祸、贫穷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夺去人的生命,一个人也许刚才还有说有笑,一息不来,顷刻之间就阴阳两隔。


对于生命如此短暂和脆弱,我们要珍惜生命,善用人生来精进修道,不要将修行的事都拖到明天去做,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旦学道者失去人生,再想用功修行,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更谈不上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了。


以上是学道之人应当怀有的五种心。这五种心不仅是对修道之人的勉励,就是对当今的修行者也是一种警策。愿现世的学道之人,在身心放逸之时,多想想这五种心,你就一定能够悬崖勒马,心系道业。


按理说,万物皆由道生。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屎溺之中,大道存焉。既然我们每个人都在道中,那么还要修道干嘛呢?

《北斗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多种罪根,多肆巧诈,多恣淫杀,多好群情,多纵贪嗔,多沉地狱,多失人身,如此等缘,众生不悟,不知正道,迷惑者多。我今哀见此等众生,故垂教法,为说良缘,令使知道,知身性命,皆凭道生,了悟此因,长生人道,种子不绝,世世为人,不生无道之乡,不断人之根本,更能心修正道,渐入仙宗,永离轮回,超升成道。”
夫道者,径路也。
人身是很宝贵的,《因缘经》云:“人始受身,从虚无中来,回黄转白,构气凝精,承天顺地,合化阴阳。一月为胞,郁单天气下浃身中;二月为胎,无量寿天气下浃身中;三月魂具,须延天气下浃身中;四月魄成,寂然天气下浃身中;五月生藏,不骄乐天气下浃身中;六月具六府,化应声天气下浃身中;七月明窍,梵辅天气下浃身中;八月景附,清明天气下浃身中;九月神降,无爱天气下浃身中;天神一万八千,身神一万八千,共三万六千。神气具足,十月而生。在胞之时,三元养育,九气布化,岁星为肝,太白为肺,镇星为脾,荧惑为心,辰星为肾,北斗七星开其七窍。七星降七童子,以卫其身。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人为善者,其星光大而明;为恶者,其星暗冥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灭,其身死矣。”
天下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唯人禀气中和,得五星之正气,北斗之分灵。故能与天地并为三才,修道者则可以同日月而不老。所以老君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我们很多人虽然都在道中,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不明道、不信道、不修道。造作各种孽缘罪根,虚伪狡诈,贪嗔痴慢。这样的结果就是失去了人身,虽然说是鬼神判断,贬谪到边夷地方,或者是化为畜生。其实都是自己造作的。因为有些人不做人事,心中有畜生的想法,身上有畜生的气质。有句成语叫“衣冠禽兽”,就是说的这些人。这些人死了之后呢,就会化为异类,或者永入酆都。而修仙之人,小则不失人身,不生边夷外道。大则能入仙宗,超度三界之上。
道教里面内容实在太多了,千经万典,万法千门。《真诰》云:“君曰:仙道有白羽紫盖,以游五岳。君曰:仙道有三皇内文,以召天地神灵。右世中虽有,而非真本。君曰:仙道有玉佩金铛,以登太极。君曰:仙道有神虎之符,以威六天。君曰:仙道有流金之铃,以摄鬼神。君曰:仙道有素奏丹符,以召六甲。君曰:仙道有金真玉光,以映天下。君曰:仙道有八景之舆,以游行上清。君曰:仙道有飞行之羽,以超虚蹑空。君曰:仙道有紫绣毛帔丹青飞裙。君曰:仙道有白羽黑翮,以翔八方。君曰:仙道有翠羽华衣金铃青带。君曰:仙道有曲晨飞盖,御之体自飞。在剑经中。君曰:仙道有三十七种色之节,以给仙人。”有的学了可以游五岳、登太极,有的学了可以召天地神灵,威制六天。有的学了可以游行上清,御风飞行。有的学了可以驱邪致病。有些法术可以使尸体不腐烂,有的法术可以召游魂,有的法术可以进财宝,有的法术可以诅咒杀人。那么我们学道究竟是学什么呢?
《西游记》里记载,当年孙悟空去方寸山学道,菩提老祖问他要学什么?给出了许多选择,譬如请仙扶乩、看相算命、趋吉避凶、三教九流、念经拜忏、朝真降圣、持斋戒语、参禅打坐、采阴补阳、烧毛打鼎、红铅秋石等许多方术,悟空都不愿学。因为不能长生成仙。连悟空都知道要学长生成道,超离轮回之苦,不想受阎王爷的拘制,何况我们呢?
须知,一切道术,本为大道之彰显,祖师藉之济人利物,积功累德。由术而入乎道,及至成道,术也可以不要。为什么称之为道术,而不叫术数,就是这个原因。术数者,尚停留于数,唯道术可以通乎道。道由术而彰显,人由术而入道。经为法之本,法为经之用。若执着于法、术,断难成道。
学道修仙,务在得长生之道,免轮回之苦,得逍遥之乐。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人身难得啊!所以我们就算不能成仙,也不要失去了人身。成仙之法,也是很多的。有的阴灵不散,成地府之鬼仙;有的魂飞斗府,为星宫之使者;有的逍遥名山,作陆地之神仙;有的飞升金阙,成不坏之金身;有的泽被万民,忠孝感天,为天地之神祇。

天  星  院

返璞歸真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道法自然 學史悟道回歸本源

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精彩

©(c)2014 daniel 技术提供

首 页

天星学堂

天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