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祖先神灵——庙祠族谱
贫道偶尔隐居修行,也常出山云游,过的日子称之为且隐且行。
有云:
易为日月,火水未济,人生无常,无须苦短!
卦象也如是,剥极必复,亢龙有悔。
故而大丈夫做人做事,当止则止,该行则行!
贫道认为,修庙建祠,祖坟宗谱,每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有了庙宇,我们才有了祭拜神灵、栖息修行的场所,有了宗祠就有了历代祖先的牌位,也有了安放族谱之地,有了开族祖坟,才能子孙满堂、福佑后人,有了族谱,可以记录人的一生功绩,激励后人,宗谱前面的历代优秀祖先,不管你翻开那一页,都是可以成为激励大家做人做事的楷模,目的就要引导大家去做一个光宗耀祖者,也就是要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
对于孩子的培养,贫道认同:“养吾浩然之气”。而浩然之气,其实就是孟子的养生处世以及修行练气之方法。
在《孟柯正气歌》中云:浩然正气道义中,至大至刚直养通;充塞宇宙外无大,其内无小太素功。
这一切是从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对话而引发出来的,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场景。
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难以说得明白。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则浩然之气就会衰竭。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义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不要用外力(违背规律地)帮助它成长。不要像宋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不长而拔起它们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我疲累之极啊,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干枯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不给作物除草的人;帮助庄稼生长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要知道,一个人的如何成长,成长成什么样子,完全是他人生中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能也不可能让孩子成为你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只能从小引导,培养他们的好习惯,都看好书,跟圣贤交流。
人要常怀“光宗耀祖”之志,“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而建功立业,告慰父母,光大门楣,使后人引以为荣,有什么不好呢?
须知,赖布衣仙师做人做事,一向都有规矩,他倡议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有建立“三不朽”,即立德、立功或立言的业绩,才可以光宗耀祖,而不在于是否当了大官发了大财,要知道欺世盗名者,也是不可能永远糊弄天下人的,只有用实际行动喝结果来证明。
看了赖布衣祖师的期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产生共鸣和思考,我们此生,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干什么的,自己的使命和理想又是什么呢?请大家务必要想明白,你现在的所作所为,真的就符合你心目中的样子吗?好好想一想,这毕竟是的你人生,默默回答自己的内心就好,不一定要口头上回答。
因此说:
建一座庙宇,多一方净土,
少一座监狱,好一方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