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道教所言:师者,三宝之一,太上所化。是度化众生,传扬经教的重要承载者。在学道之路上,师不可或缺。
故有言曰:“师者,宝也。为学无师道则不成,非师不度,非师不仙。故师我父也。”
1
何为师
《太上妙法本相经》云:“师者,即是道之门户也。”即师者,乃是接引人入道的关键钥匙,无师则无门可入。
《道教义枢》中也有论述:“法师者,《消魔经》 注云:能养生,教善行,为人范,是法师也。孟法师云:师者,和也,众也。谓率徒必众,接物必和。《盟威经》 云:师,和也。但和有理有事。事和者,容人畜众,事同水乳。理和者,思真诣圣,不违玄趣也。”此处认为,师者即是包容万物,协调世间关系之人。
2
为何要尊师
前面文章已经指出,师者,乃是入道之门户,不可或缺,其义甚大。
白玉蟾祖师在《道法九要》中则将“求师”列在了第二的位置:“求师第二: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灵宝玉鉴》中言:“修行之道,本在存师。师之不存,道从何得。”可见先贤对于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太玄真一本际妙经》中,青童君也向元始天尊提问:“云何念师?”天尊则言:“师者父也,我若无师,不能得道,是故应当远近随逐,心眼观想,恒在目前,不替须臾,无他杂想,是名念师。又当正念:一切得道大圣众真,通是师宝,皆能训我,是良福田,系念归依,心心相续,邪念不起,是名念师。”古人常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处天尊将师上升到了父的高度,可见师者之贵,所言不虚。
3
师之明暗
日有阴晴,月有盈亏,师亦有明暗。
自古所谓明师难得,因为虽然师乃是入道之门户,但是只有明师方能度人。
《太上妙法本相经》对此有番论述:“辩夫曰:受恩。更问余解。窃见世中,十人五人,同时出家,随心所好,各奉一师,修行道德,不舍昼夜。一师之徒,悉得五通之果,一师之徒,无有异悟。若依其年,年则同之,若依其懃,懃劳等所,一师之徒独进,一师独不进。”同时出家的人,皈依各师,然而结局却大大不同,何也?
经曰:“师有明暗,故有进否。若有明师,善知经义,观今玄宗,辨道冥趣,教授礼拜,勅诲如法,依文演授,将入法会,约之以礼,尊之以律,日日增受,形殊见等,若远若近,寻之明了……所以者何?明师者,百道之关梁……暗师之徒,亦复如是。柔琉非不有之,但患悉滞不达;空中非不有真,但患莫然无趣。所以者何?譬如漏船渡水,水满必没,湍浮广水,中流必沉。远所八芝,重崄必返。入海采宝,不投简刺,舟船必翻。师徒无德,亦复如是……”明暗之师的对比,可见一斑。
最后经中还说:“斯学士之上业,贤者之福田,自非明师之约法,何能如斯?是以明师者,道之门户也。何以故?其师明则法教行,其师暗则法教不成。”故只有明师,才是道之门户也。古人有:“徒访师三年。”之说。所以凡人求师,必得明师方可礼,莫要遗憾终生。
4
如何尊师重道
《灵宝玉鉴》中有咒言:“愿师得升度,上登高仙。为我开度五苦八难,名入仙籍,永为真人。”师是度化弟子,接引弟子登仙的关键,故尊师重道显的尤为重要。
白玉蟾祖师言:“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无骨相者,不与之;五逆者,不与之;及有疾者,不与之。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若生怨恨,以贻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
白祖又言:“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若求师者,当究是理。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所以,弟子事师,贵在心诚。若是三心二意,则人天所弃,终不得度。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始终有着一股教人向善的正能量。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这样的人,他们用行动教会我们是善良,什么是大爱。他们或许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做出什么慷慨豪迈的英雄壮举,但他们却用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实际行动,在平凡的人生中书写出不平凡的篇章。
名家看教育:
1. 平庸的老师论述,好的老师解释,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激励人。
——威廉·亚瑟·伍德
2. 教育显然有两种,一种是教人怎样谋生,一种是教人怎样生活。
——约翰·亚当斯
3.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应该让人明白生命是何等宝贵。
——亚伯拉罕·马斯洛
4. 只教育头脑,而不教育心灵,等于没有教育。
——亚里士多德
5. 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而是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约翰·杜威
6. 在教育里,我们致力于不教年轻人如何谋生,而是教他们如何生活。
——威廉·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