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术

点击这里关注:天星院

修道,古人又名“修真”,修的就是一个“真”字。如果“口是心非”,连一个“好人”都算不上,还有资格去做“真人”吗?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汉书·艺文志》

《太玄》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测曰:藏心于渊,神不外也。

心术到底是什么?


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用心使术,不像现代的人是用脑使术。即用内在的精神来处理外在的事物。

在《素问》中,体现在《灵兰秘典论》中。

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又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宫危,以此养生则殃。由此可知,术之关键在于养心用心。

人之心性,与天地同流,所言所行,不以事功为止境,亦不以名利为指归。

心怀思辨,是领悟真知的不二法门。明人陆绍珩深谙此理: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阅读是自我思辨的替代品,学识是根,书本是源,思辨是魂,活用出神。唯求根深,须求源广,务求魂明,由此,心性才能明朗熠熠。

具天地阴阳之理者,易也。所以体天地阴阳之理,随时变易以从道者,心也。心不能静,则无以决天下之疑,释天下之祸矣。学数之道,必先扫除杂念,收敛身心,以有为为应迹,以明觉为自然,久而行之,则志气清明,义理昭著,而理数自然贯通矣。

        易者,随时变易以从道也。气随时转,不无旺衰之分。论卦不论气,则局于象,昧于时,得其影响,而不能知真知灼见矣。若能看得卦气透彻,不惟知吉凶,亦能识造化之根源也。数固天地盈虚往来一定之理。

古人学东西,从技术到艺术,从心法到道法,无不令所学之人,生起恭敬心、敬畏心,庄严感、神圣感。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要将心皈依到所学之上。古人视所学为生命,将全部身心投入,以所学为心之所依,倾尽心力,完成人与所学合一,而达物我归一之境。此即为心灵皈依,生命归一,心不皈依,一切都假,命不归一,法脉自绝。绝活之绝,绝于心灵,绝于生命。

心中有日月,身边自有光

"明"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个汉字,很多人的名字里都有这个字。《道德经》五十二章说“用其光,复归其明”,看“光”和“明”难道不一样吗?我用它的光,我还要回到它的“明”的状态,光和明有什么区别呢?“明”本意指的是发光体,发光的本源的这个物质,因为日月可以发光,后来指的是发出的光,也叫“明”了。最早指的是发光的物体,日和月,这句话就是你可以用日月发出的光,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光从哪发出来的,你一定要回到坚守的发光的本源来。老子讲的是我们做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有些是做事本身、事物本身,有些是做事带来的结果,比如名利、地位,但是您要知道那些都是做事所带来的,所以您要坚守做事本身,虽然名利、地位您可以用它,但是您也要看透它,有没有无所谓,您要坚守做事本身,一定要清楚事情的本和末,你要坚守这个“本”,“末”一定会有的,不要太在意它。这样做就不会给自己留下倒霉事,就是“毋遗身殃”,不会让自己身体陷入危机中,为什么会陷入危机中呢?是你天天追求那个结果,却对本源不在意,你就容易倒霉。

老子讲“是为袭常”,“袭”是隐藏起来的意思,“袭常”就是隐而不露的,不大容易察觉的事物的常理。这些道理有可能在生活中被纷繁复杂的事物给遮盖了,看不清哪个是本、哪个是末。“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为袭常”,说凡事一定要搞清楚本和末,《道德经》里处处在讲这种重要的法则,但是我们却往往分不清本末。

天  星  院

返璞歸真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道法自然 學史悟道回歸本源

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精彩

©(c)2014 daniel 技术提供

首 页

天星学堂

天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