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鬼门

点击这里关注:天星院

“戊为天门,乾之位也。己为地户,巽之位也。”

戊,为天门在西北方位;己,为地户在东南的方位。而十天干之中为什么独把戊己作为天门、地户呢?戊己,在五行中属土,不主时,行周四季。戊,主三月是阳土;己,主九月是阴土,是万物生、成的时候,也是阴阳之气消长的节点。自奎、壁戊位开始,天门打开,阳气渐盛;自角、轸己位开始,地户打开,阴气渐长。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天门、地户为阴阳之气出入的枢纽,也是气候流转变化的端始。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在介绍完五天之气后说:“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知也。”

乾,在后天八卦里,是西北之间的戊位,巽在东南之间的己位;西北之间,天气不足;东南之间,地气不足,犹如屋舍,在缺口处设有门户,故天气不足的缺口处称为天门,地气不足的缺口处称为地户。

据张景岳说,天门、地户为阴阳出入的门户。在二月中春分的时候,日行缠绕壁、宿之初,由此南向而运行,渐渐日长时暖,万物也生发滋长。此时天气初入阳道所以在奎、壁之间,定为天门。至于地户,则在八月中秋分开始,日行缠绕翼宿,尚未与軫宿相交,由此而逐渐北向运行,便见日短时寒,万物收藏之象。此地气初入阴道,所以在角、轸之间,定为地户。




天地真的有门户,那么天门在哪里?地户又在哪里?

其中的奥秘在两个节气上:春分,秋分。

现在我们结合二十八宿星图,来看一看天门地户的位置。

《经》说:“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奎壁临乾,当戊土之位;角轸临巽,当己土之位,故《遁甲经》说:“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这是六十甲子系统四门的位置。

二十八宿中:奎壁角轸四宿的位置,对应着春分秋分的位置。

基本上,我们对天地门户有个概念了,也知道大概的位置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分后,种子耕种下去,经过夏天的生长,到了秋天,秋分前基本都收割好。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这些是大自然的规律,四季的运行。

那么,关于天气变化,很多人对响雷打雷是了解不多的。电闪雷鸣,大自然的神秘力量。

其实,正常的气候状况,打雷的自然现象,只在春分到秋分这个时间段。而秋分后到来年的春分之前是不会有打雷的情况的。如果有打雷,那意味着农作物收成不好,天灾人祸,国家大动干戈,是不祥之兆。就不展开论述,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好。

打雷,在天门开启之后,到天门关闭这个时间段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天地的运行规律是很玄妙的,今天关于天地门户,就分享这么多。

寒露的节气很快就到了。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亥为天门,巳为地户,申为人门,寅为鬼户。

     “天门地户”的概念在传统里使用的很广泛,八卦、遁甲、中医、风水、武术、星相等理论里都可以见到它们。天门地户者,戊己之门户也。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造式: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汉代出土的六壬式盘,以戌亥之间立天门,辰巳之间置地户,鬼户在丑寅,人门在未申。考其原理,则少有人知。

     按《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奎壁临乾,当戊土之位;角轸临巽,当己土之位。故《遁甲经》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河图括地象》:“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原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足东南,是地户。” 唐 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粤若真无混沌,抱一气於天门;象化童蒙,构三灵於地户。”这些虽有理,但似乎只是从表面解释。

     明代张介宾《类经附冀》曰:"予尝考周天七政躔度,则春分二月中,日躔壁初,以次而南,三月入奎娄,四月入胄昴毕,五月入觜参,六月入井鬼,七月入柳星张;秋分八月中,日躔翼末,以交于轸,循次而北,九月入角亢,十月月入氐房心,十一月入尾箕,十二月入斗牛,正月入女虚危,至二月复交于春分而入奎壁矣"。

     如此,则明矣:春分二月,太阳由亥入戌,是日之长也,时之暖也,万物之发生也,从奎壁始。秋分八月,是日之短也,时之寒也,万物之收藏也,皆从角轸始。故曰春分司启,秋分司闭。夫既司启闭,非门户而何?故六壬龙战课曰:卯酉为二八之门。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

     由此推之,则夏至午月,太阳躔于申未,阳极而一阴生,人入之门,鬼出之户,故申未有鬼象,未中有鬼宿,七月有鬼节,遁甲立坤位为死门。冬至子月,太阳躔于寅丑,阴极而一阳生,鬼入之户,人出之门。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也,遁甲立为生门。鬼地立人门,人地立鬼户,不知为何。寅申人鬼殊途,巳亥天地异路,妙哉。


《素问》之《五运行大论》: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白,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明代的张介宾所著的《类经图翼》中有上面这张图(与上面的图基本一样,只是没有最外圈的内容,没有东南西北以及天门地户戊分己分这几个词),该图是根据《五运行大论》以上内容所画。


二十八星宿是古代天文学的天空的坐标系,指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表示纪年顺序的,是时间坐标,张介宾画在此图中是不合适的,是不正确的,此图的主体是空间而不是时间。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遁甲经》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晨暮占雨,以西北、东南。”


究竟什么是天门地户呢?自古也无人能解。主要是读者没有真正理解文意以及缺少相关的天文学知识。这段话最后明确指出,“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即这是甲子纪年法的基本方法,是甲子纪年的起点纪元方法。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呢,您自己去思考吧,我只给您作这样的提示。


甲子纪年法的纪元方法其实也早已失传,故而足见《五运行大论》以及《素问》成书年代久远。甲子纪年法应该是太阳历纪年法,而非是太阴历纪年法,因为五星公转周期与太阳历年才是同一系统层面的。所以历来以农历用干支纪年法是不正确的。甲子纪元应该选择太阳历的某个特别时刻确定,以冬至日为佳,而不宜从立春算起。有的人以为干支纪年法从立春算起,而事实上冬至日则一阳生,故以冬至日为佳,与天体运行规律更吻合。“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日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在《素问》之《六微旨大论》中表达了甲子纪年法与太阳历年的相关性: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已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四年一个周期正是太阳历年的规律。


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读书,都是形而下之器。

天  星  院

返璞歸真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道法自然 學史悟道回歸本源

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精彩

©(c)2014 daniel 技术提供

首 页

天星学堂

天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