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信仰
道教的北斗信仰源远流长,既是远古先民对天上星辰的崇拜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北斗铸魄,南斗陶魂。人的命运与上天有关。一切福禄由天司定夺。经云:“北斗位处坎宫,名同月曜,降神于人,名之为魄也,主司阴府,宰御水源,将济生聚功莫大焉。南斗位处离宫,名同日曜,降神于人,名之为魂也,主司阳官宰御火帝,将济动用德莫大焉。洎有天地,迄至于今,二司两极,同共陶铸,万品生成,万物注拟,天人之爵秩增减,士庶之禄俸延促,年龄去留,灾福莫不由其与夺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度发达,先祖对星辰观察仔细入微。天人感应之说,总被人斥责为“迷信”,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迪拉克曾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在地球摘下一朵花,你也就移动了宇宙间最远的星球”。我们的祖先提出“天人感应”,如何就成了迷信呢?中华文明在观察人与自然的联系中,无疑的最哲学思辨的,不要一定等西洋的“科学论证”,再来确定祖先的正确,这好比说爷爷长得真想孙子。而如今人类信任科学,本质上和中世纪的欧洲人信任魔法没有两样,不要用一个体系去否定另一个体系。
斗罡对人事物进行制约之时有摧枯拉朽之势,阴符经里所提的地发杀机,龙蛇起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斗罡之术对疾病制约之时进行祛除病气,所谓北斗降真机是也。
“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最初有两种名称,一为《春秋运斗枢》所记, 二为《洛书》所记。
《春秋运斗枢》曰:“第一天枢,第二天旋,第三天玑,第四天权,第五玉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标,合而为斗。”
《洛书》除记上述七名外,又记有另外七个名称,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 破军,第二曰武曲,第三曰廉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禄存,第六曰巨门,第七曰贪狼。”


北斗七星
南斗六辰

北斗七星君
北斗七真君又称作斗斋,北斗星神。
北斗七星的名称分别为: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天枢)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天璇)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天玑)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天权)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玉衡)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开阳)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摇光)
 
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
  
“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
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
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
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
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
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
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经
典记载:“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
“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

拜
斗是道教独有一种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之科仪,又称为「朝真礼斗」「本命元辰斗」。

朝
真礼斗可增福延寿、消灾解厄、远离是非口舌、避免小人、工财两顺。